2022年,伊朗一名22岁女性玛莎·阿米尼因为“没按规定戴头巾”,被道德警察抓走,没几天人就莫名其妙地死了。这起死亡事件立刻在全球掀起轩然大波,连伊朗国家队都在世界杯上用拒唱国歌表达抗议。一个简单的头巾,居然能牵动一个国家的命脉?难道这块布真有那么神秘?头巾之下,到底藏着怎样的伊朗——一个几千年文明如火燎原的国家,现在到底在跟世界较什么劲?
“到底该不该戴头巾?”这样听上去像家庭小辈吵架的问题,在伊朗却上升成举国大事。有人觉得穿什么、怎么穿是天经地义的自由,管得越多人越不服气。道德警察则说:这可不是小事儿,头巾丢了,正经的国家面子也丢了。就像打麻将规定谁先出牌,你非要抢先,桌子都能掀。支持者说管得越严越有凝聚力,反对者说越压剿火越旺。玛莎的死引发了抗议浪潮,有人上街示威,也有人在网上为她发声。到底是社会进步的必要阵痛,还是文化传统与现代诉求的正面撞击?别着急,真相还没揭开一半。
要理解伊朗为啥跟女性头发这么较劲,还得把目光拉得再长远点。几千年前,这片土地叫法尔斯,不叫伊朗,也不叫波斯——“波斯”纯属别人给起的外号,正宗土著管自己叫“法尔斯人”。公元前5世纪,居鲁士大帝一统山河,波斯帝国横跨欧亚非三块大陆,就像古代中东的“秦始皇”。那时候的波斯,以拜火教闻名,崇拜光明,信仰坚定。
中国跟波斯打交道不比谁少,安息、萨珊、胡旋舞,唐朝的长安里波斯商队来来往往。后来阿拉伯帝国崛起灭了波斯,波斯文化却死而不僵,阿拉伯人也没搞明白管理方法,只好“波斯化”。蒙古人来了也一样,官僚全靠本地波斯人。波斯语成了早期的“国际普通话”,做买卖、打交道,离不开它。
到了近现代,波斯被改叫伊朗,光是民族都数不清——波斯、阿塞拜疆、库尔德、阿拉伯、土库曼……一个大熔炉。可不管怎么变,波斯传统、伊斯兰信仰和女性该戴不该戴头巾,这三件事始终盘根错节。普通伊朗百姓见西方姑娘风风火火,羡慕得眼睛冒光,可家里的老祖宗坚持“女子无才便是德”。一头是现代化呼唤自由,一头是宗教旗帜死守传统,大众的想法夹在中间,跟三明治一样难受。
一度看起来,伊朗社会像喝了口太平水。革命后伊斯兰法统治,头巾也归了宗教的地盘,大家习惯性低头做事,年轻人也信了“忍一忍,日子会好”。政府说:“我们是在保护文化、抵御外敌,头巾是我们的坚守。”关起门来过日子的伊朗似乎风平浪静。
可表面平静之下其实波涛汹涌。反对戴头巾的人越来越多,尤其是城市年轻人,社交媒体一发,局面很快扑灭不了。有人站在街头脱头巾示威,有人偷偷把自己没有戴头巾的照片发网上;还有人嘴上不说,心里憋着一肚子气。道德警察绝不示弱,警力措施越来越严厉。两边喊得猛烈,谁也不肯退步。外国人看得一头雾水:不是小小头巾吗,值得你跟整个民族死磕?可对伊朗老百姓来说,这点布料牵连的是家庭、信仰、国家脸面的大账本。
正当外界以为道德警察筑起了一道牢不可破的防线,却突然爆出了玛莎案件。一个22岁姑娘因为头巾没戴好丢了性命,这件小事瞬间成了大事。在网络时代,“一石激起千层浪”。只见伊朗国内外群情激愤,老百姓上街集会,社交平台口诛笔伐。
小头巾这下成了“国体”的象征,维护传统也成了全国人民大讨论。保守派拎着头巾大旗,改革派扛着自由大棒,谁都不让步。
暴风骤雨过后,政府宣布要“考虑调整”道德警察执法方式。声音好新闻满天飞,好像有那么点转机。但刚准备喘口气,新难题又来了。有的宗教保守派觉得这是对伊斯兰法的背叛,集体反对,说这是“开历史倒车”;但不少城市年轻人还觉得退得不够,认为所谓“改革”只是换汤不换药,应当彻底废除强制规定。
网上吵得天翻地覆,线下各种小规模冲突不断升级。很多人懵了,到底是保住“伊朗定力”更重要,还是应该顺应现代化?随着伊朗经济制裁压力越来越大,内部分歧逐渐公开化:老一代坚持只能靠强管理保住国家团结,年轻一代信奉只要拥抱世界才能让国家变强。中间夹着一大堆摇摆不定的“沉默大多数”,想要安安稳稳过日子,却被卷进了一场谁都别想轻松退出的涡流。
不得不说,伊朗的头巾问题真是个奇葩景象。说这是“坚守传统”,但全国十几代女性可没见过多少年自由,有的地方小姑娘从幼儿园就要裹头巾。说是“抵抗西方”,可经济上早让人卡得转不过气;说什么头巾是国魂,那国家但凡有点小改革,不得先掂量掂量那块布能不能松松口?一边抱着古老神话唱守护文明的高调,一边对底层百姓的渴望置若罔闻。
“我们是传统铁板一块!”其实底下磕磕碰碰、没人安生。嘴上说凝聚力,心里全是干裂的团结。号称大国气度,结果还是要靠谁戴不戴头巾来立规矩。要不是玛莎事件,大家还真以为这事能一直拖下去。头巾作为“文化最后防线”,看起来高大上,实则一按就破。
你说,伊朗口口声声说坚守,是怕失去传统,还是害怕打开窗子迎风?或者只是不敢承认时代已经变了?先假装夸奖一句:头巾政策守住了传统,也锁住了未来的路。倒是很有创新,几十年如一日地折腾自家人民。
想问一句:你觉得,一个国家真能靠一条“头巾”把所有人拢在一块儿吗?有人说这是文化的底线,有人说这是压制自由的帽子。要是中国也像伊朗那样,天天纠结穿什么戴什么,还能发展成今天这样吗?到底是“头巾有魔力”,让国家坚不可摧,还是“头巾加枷锁”,让社会进步步履维艰?你支持哪种说法?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看法。